股票配资工具
古城墙下话中秋
近日,由“上海奉贤”与
奉城镇联合主办的
“月满贤城 云端共叙”我们的节日・中秋特别直播活动
在月色下温情开播
奉贤区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孙维、何芹携手非遗传承人、烈士后人、文化学者等嘉宾,以访谈为核心,串联起奉城的历史记忆、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有温度的中秋文化盛宴。
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滚灯”的代表性传承人,徐思燕在与主持人的对话中满是对奉城的深情。谈及奉城数十年的变迁,他感慨万千,而童年记忆里的古城墙与老街故事,更引人共鸣。在他眼中,建于明洪武年间、周长3公里、高约8.33米的古城墙,曾是抗击倭寇的坚固屏障,更是代代奉城人情感与文化的寄托。直播中,徐思燕还介绍,滚灯象征着团圆与奋斗精神,他现场展示了滚灯的基础动作,让观众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。
李主一烈士后人、书法家李祖康的分享,为中秋团圆增添了一份红色厚重。他回忆起儿时在县委旧址附近生活的时光,说道:“每到佳节,长辈总会给我们讲祖父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。”李主一接受革命思想后,在奉城创办了晋城小学,不仅免费资助贫困学生,雨天还会撑着船送孩子们上学;后来,他更是变卖财产创办曙光中学,将学校作为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。“如今月光依旧,祖父的精神更要一代代传承下去。”现场,李祖康还进行了书法创作。
上海戏剧学院邵旻教授的“逆流”选择,成为直播中的暖心篇章。“这不是逆行,是回归传统与自然。”邵旻笑着说。为了研究传统染织色彩,她毅然从上海市区搬到奉城乡村,在田间地头种植植物染料,践行“色彩从种子种出来”的研究理念。“在古城墙下用植物染庆祝中秋,就是想让传统文化‘活’在当下,让更多人看见传统色彩的美。”邵旻的话语里,满是对文化传承的热忱。
奉城镇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华兵也来到直播现场,带来了为中秋特别创作的《嫦娥奔月》木雕作品。除了观赏性作品,他还展示了木雕“捣糕板”——也就是传统的月饼模具,“这是复刻我儿时的中秋记忆,以前家里做月饼,都要用这样的模具压出花纹。”此外,他用大叶紫檀、红檀、绿檀等木材雕刻的花生、柿子、枣子,寓意 “好事发生”“事事如意”,让传统木雕技艺与中秋祝福完美融合。
洋面孔会说本地话,来自阿根廷的新奉城女婿飞得,用一段温情分享拉近了中外文化的距离。飞得来上海7年,因岳父母拆迁选房,他遍访上海郊区后,最终被奉城安静宜居的环境吸引,选择在此定居。“我最喜欢豆沙和鲜肉馅的月饼。”他还现场用东乡话与观众互动,一口流利的方言让网友纷纷点赞“太接地气了”,也展现了奉城这座古城的包容与活力。活动现场,飞得还和李祖康老师学习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,初次尝试,一个“月”字让镜头前后的市民网友直呼“天分很高”。
除了精彩的访谈,直播中的文艺表演也为中秋氛围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。开场舞《枕着光的她》、朗诵《跨越时空的对话》、古筝演奏与茶艺展示、独舞《浮光》及独唱《城里的月光》等节目,进一步烘托了中秋的节日氛围。
月色下的云端对话
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情关注
收获了4万+点赞
一位网友表示:能与央视媲美
月圆人团圆
除了直播活动
“贤小融”也为大家
送上“月饼”啦
祝广大网友中秋快乐!
视频:杨婷婷、蔡怡情、钟子佳
特约通讯员:季雨诞(奉城镇)
记者、编辑:何芹
• end •
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